多地“倒奶杀牛”背后:牧民两个月损失十几万

日期:2023-01-27 19:24:32 / 人气:197


核心提示:
1.河北、山东、河南、内蒙古等地出现不同程度的倒奶现象。凤凰城。com《风暴之眼》了解到,奶农倒奶行为的主要原因是收购价格下降。
2.在试图追溯牧民流失的原因时,很多牧民把矛头指向了养牛原材料的上涨。
3.倒奶杀牛这种看似不理性的现象,其实是国内外养殖牧场普遍采取的节流策略,旨在控制成本,防止奶价进一步下跌。
4.但值得注意的是,一边是奶农叫苦连天倒奶杀牛,一边是消费终端乳制品涨价的喧嚣,整个乳业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。
-
生鲜乳收购价格屡创新低,原料持续上涨。2015年后,“倒奶杀牛”再次上演。年初,河北省奶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袁运生用一篇《这是要让我们再次‘倒奶杀牛’吗激起舆论,随后,山东、内蒙古等地也出现了“倒奶杀牛”的声音。
根据凤凰“风暴眼”的调查。com,2022年,许多北方城市的牛奶收购价格创下历史新低,从2021年的4元/公斤和5元/公斤,到2023年1月初的3.7元/公斤和3.8元/公斤。牛奶的相对过剩也让牧民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,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。
网友热议的“倒奶杀牛”是这些牧民众多选择中首选的止损方式,也是国内外牧民常用的策略,是牛奶周期下行下的市场行为。
“两个月亏了几十万”
“赔钱!我一直在赔钱!”已经在河南养牛15年的宋新最近情绪低落。
他是一家大型乳制品品牌的采购,多年来一直为该品牌提供鲜奶。他觉得牛奶的价格在“灾难年”一直在下降。“整个2022年收购价都在降低,最近降到4.1元/斤左右,每斤单价比平时便宜一两元左右。”
“这个价格令人难以置信。要知道一斤牛奶的成本价比这个回收价高很多,在4.7元/斤左右。”宋新告诉凤凰网。com“风暴之眼”认为,除了收购价格低,企业的收购量也在被压缩。
往年宋新农场的牛奶可以随产随卖,日产量可以控制在七八吨左右。“但是现在乳企以各种理由拒奶,从11月份开始,每个月差不多15%。购买量在减少。”
也就是说,宋新的农场每天都在赔钱。宋新的牧场不小,有600多头奶牛,完全靠夫妻二人喂养。家里的三个孩子寒暑假都会帮忙。这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。基本上夫妻二人从年初到年底都会很忙,没有时间顾及其他事情。然而,在计算年收入时,夫妻俩惊呆了:忙了一年,从11月份开始,已经亏了10多万。
为了减少损失,宋新决定“倒奶杀牛”——倒掉没有被乳企拿走的牛奶,同时淘汰产量差的奶牛。未来如果行业形势不乐观,他打算摆脱奶牛和牧场,退出这个行业。“不戒,不行。到今年七八月份,如果情况没有好转,我们就要亏五六百万了。”
河北陈欣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。他的牧场有两三百头奶牛,和某大乳品品牌有长期合作,虽然能保证部分销量。然而,乳企的收购价格却不尽如人意。“太低了,才3.7元/斤左右,3.8元/斤,今年原材料成本上涨还是亏损的。”
目前,亏损奶农辛和比比皆是。河北、山东、河南、内蒙古等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倒奶现象。凤凰城。com《风暴之眼》了解到,奶农倒奶行为的主要原因是收购价格下降。
农业农村部官网数据显示,2022年初以来,主要产奶省份原奶均价一直在下降。根据对全国500个县市场和采集点的监测,2月第一周,内蒙古、河北等10个主产省生鲜乳平均价格为4.26元/公斤,比前一周下降0.2%,同比下降0.5%。6月第一周,均价降至4.14元/公斤,较前一周下降0.2%,同比下降3.0%。2023年1月第一周4.12元/公斤,同比下降3.1%。
河北方面,河北省奶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袁运生于2023年1月1日在河北省奶业协会发表署名文章称,如果按照河北省生鲜乳价格协调会的数据,将计算的交易参考价从3.93元/公斤下调至3.85元/公斤,省内大部分奶牛场已无盈利空间。
快速上涨的原材料价格吞噬了牧民的利润。
当试图追查牧民流失的原因时,许多牧民,如陈欣和宋新,将矛头指向养牛原材料的上涨。“其实今年价格没降多少,只是原料涨得太快,降低了牧民的利润。”陈欣说。
宋新还透露,自今年11月以来,总体市场一直不好。再加上今年奶牛饲养成本大幅上涨,饲草价格上涨,牧场或牧民成本大幅降低。
饲养奶牛的主要原料有玉米、青贮饲料、压缩玉米、辅助精料、豆粕等。“2021年玉米还是1.2元/斤,2022年涨到1.6元/斤。青贮从2021年的600元/吨涨到现在的700元/吨,压缩玉米片涨到80元/吨到90元/吨,辅助精料也上涨。100多元/吨。”宋新说。
玉米、青贮饲料等原材料单价上涨,2021年开始有迹象。2021年中后期,持续暴雨涌入华北地区,导致当地大部分玉米田被毁,玉米、青贮饲料等储备不足。2022年,国际形势在变化,国家商品贸易也受到影响,玉米等饲料价格继续上涨。
数据显示,2022年12月,全国玉米月均价格为3.07元/公斤,同比上涨5.9%,豆粕月均价格为5.21元/公斤,同比上涨38.6%。玉米和豆粕价格分别在12月和11月达到新高。
原材料的上涨不仅压缩了北方牧民的利润空间,也不同程度地困扰着南方牧民。家住江苏的张勋感慨道,相比北方,南方的牧民压力更大。“我们可以在本地直接买到牛吃的玉米,但其他食物,比如牛吃的草,还得从北方运过来,成本更高。”
今年张勋的牧场收入勉强覆盖成本,但销量不佳。据他了解,乳企的牛奶销量也不好。乳企为了缓解压力,要么降低收购价格,要么找各种理由拒绝牧民的牛奶。
陕西的李力虽然不会受制于下游乳企的降价,但他直接将自家牧场的奶牛产的奶加工后出售,比如经销鲜奶、酸奶、果捞炒酸奶等。,但李力今年的利润率也深受原材料困扰。
“我们工业线平均每天卖600斤左右的牛奶,过去净利润能高达50%。不是今年,奶牛饲料,比如玉米、豆粕、麦麸都在涨,现在一斤牛奶的成本也在逐年上涨。”李莉说。
相对产能过剩“倒奶杀牛”或属于市场行为。
倒奶杀牛这种看似不理性的现象,其实是国内外养殖牧场普遍采取的节流策略,旨在控制成本,防止奶价进一步下跌。
中国奶源市场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。李莉说,受地域影响,北方牧场多,南方牧场少,而且由于牛奶保鲜期短,没有好的办法从北方直接向南方供应鲜奶,所以北方产能容易过剩。
一方面是因为原料奶的保质期比较短,冬天最长,可以保存三天,夏天最多两天。李莉解释道,“北方原料奶库存过剩已经成为一个问题。今天的牛奶不倒出来,明天生产的牛奶就没地方放了。牛奶的储存条件要求只能储存在冷藏罐里,放在外面一天就会变质。牧场每天产奶几吨,附近村子的人买的几十斤根本没用。”
中国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朱告诉凤凰网。com暴风之眼:目前中国的原生乳业受到了比较大的供需不平衡的影响,部分地区供大于求。这是一个阶段节点,也是市场现状造成的,属于市场行为。此前,2015年至2018年,国内也出现过牧民倒奶现象。

作者:卧龙娱乐




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COPYRIGHT 卧龙娱乐 版权所有